位于北京西南的野三坡百里峽景區,是一處國內最大的嶂谷地貌,絕壁萬仞,怪石嶙峋,峰巒遮日,瀑玉飛流的壯麗景區,在這個百里峽景區內,還有三萬畝青檀林,密密匝匝、遍山漫谷的青檀林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檀香,青檀樹植根于巖石中,從巖石中吸取養分,鍛造筋骨,終生與石為伴。因而,木質格外堅硬,力可穿巖鑿石。又因青檀山崖壁陡峭,怪石嶙峋,檀樹與巖石的交合愈發詭疑神奇,令人嘆為觀止。那些青檀懸于山崖,樹干執著地順著崖壁的縫隙攀援而上,在堅硬而冰冷的巖石中生生撐出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軌跡,如虬龍騰空,似孔雀開屏??赡苁怯捎谠趲r石中被壓抑了許久的原由,枝枝杈杈從峭壁中奔涌而出,招搖著,伸展著,盤旋而上,肆意張揚著堅韌的風骨和旺盛的活力。
百里峽內滿山的青檀,在這幽谷中,由于飽經風霜,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歲月的滄桑雕塑成了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但枝葉依舊繁茂,宛如一把把綠色大傘,為旅人撐起一片陰涼。禁不住撫摸那歷經千年風雨洗禮的樹干。三萬畝青檀林呈現出百里峽的另一種姿態。
野三坡人的“青檀精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也孕育出一方人的精神性格。地處華北的保定市淶水縣,因野三坡風景名勝區而家喻戶曉。說起野三坡人的精神,我感覺是頑強生長在裸露巖石上的青檀樹,這最能代表野三坡人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奮發有為的創業精神、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和與環境共生共進的和諧發展精神。
青檀樹為一種落葉喬木,它們扎根于百里峽的山巖的縫隙里,整個樹身從石縫里長出,奮發向上,石與根難解難分,幾乎融為一體,甚至有的根硬是撐裂了山巖,靠吸取巖石中的營養而生長,形成“檀石一家”的奇觀。
看到這些盤根錯節的青檀樹,我想起了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詩中所寫的青竹立根破巖、頑強生長的精神,其實,用其贊美青檀樹更貼切、更形象、更富有表現力。因為竹多生長在南方濕潤的沃土中,存活年數也不長,更難有撐裂巖石的壯舉,故其悲壯卓越遠遠比不上千年蒼翠的青檀林。
野三坡人就好像一株株千年古檀,生性倔強,扎根石縫,咬住青山,攀巖而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依舊崢嶸立地,蒼翠擎天,愈老愈壯,愈久愈堅。這不就是我們野三坡人所擁有的艱苦創業、百折不撓、昂首不屈、和諧共進的精神象征!
現在,野三坡作為一個5A級風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面臨著千變萬化的旅游市場以及野三坡在創業發展的轉型,這就需要野三坡人發揚青檀樹那種扎根基層、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百折不撓的精神,為野三坡的發展和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應該正是野三坡人的“青檀精神”在新時期的新發展和新貢獻。
百科常識:青檀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對研究榆科系統發育有學術價值。莖皮、枝皮纖維為制造馳名國內外的書畫宣紙的優質原料;木材堅實,致密,韌性強,耐磨損,供家具、農具、繪圖板及細木工用材??勺魇規r山地的造林樹種。
青檀的民間傳說
1、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東漢造紙家蔡倫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難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溪邊。由于終年日曬水洗,樹皮已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潔凈的纖維,孔丹取之造紙,經過反復試驗,終于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后來有名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一直流傳至今。
2、青檀據說是穆桂英破降龍陣,用的降龍木,也是用這種木頭做成的。
推薦瀏覽:野三坡 百里峽 野三坡一日游 野三坡二日游 野三坡三日游 百里峽住宿 百里峽賓館 野三坡團建 野三坡會議室 野三坡門票 野三坡旅游
日本不卡免费一区二区